龐均:畫里有我的理想和江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10-22]
前陣子,耄耋之年的臺灣知名油畫家龐均背著畫具重返香港,在中環一間酒店景觀房內畫了一扇“窗”,那里有屹立百年的終審法院大樓、眼見著拔地而起的中銀香港大廈,以及施工中的新地標The Henderson。他邊畫邊回憶,間中也打打瞌睡,歷時四五天完成了這幅《香港故事》,在現正進行中的油畫展《決瀾之子——厐均的藝術》展出。
取這個名字,是因為龐均覺得這扇“窗”容納了一切,有他的故事,也有看見這幅畫的每個人的故事。
不消問,龐均的故事已帶著年歲的智慧與幽默輕盈地抖落出來。數十年前,他拿著20港元來港討生活,困苦不堪。登上山頂看到中環高樓林立,維港碧波在其間流動,他被那個瞬間擊中,心里突然涌起一陣奇異的感動,得于心而應于手,于是奇跡在紙上飄然而至,《中環之林》由此誕生。
龐均的創作是這樣的,少有天馬行空,一貫清晰、準確地描摹他眼中的世間,“我畫畫的習慣是一定要畫我經歷過、給過我感動,并留在心里的東西。雖說題材看著很普通,但畫里有我的理想、感受,也有我自己的色彩?!蓖粋€景致他可以反復地畫,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每個地方動人的一面,云霧繚繞的黃山、煙雨蒙蒙的桂林,至于家鄉江南則始終停留在童年記憶的融融春光里。
任憑感性信馬由韁,落筆頃刻已凝聚西方印象派及野獸派的爆發力,亦蘊涵東方文人畫的詩情畫意,很多人將龐均建立東方油畫表現主義的成就歸功于他身后的藝術世家,及曾師從徐悲鴻、林風眠等藝術大師。實則不然,龐均自幼獲得的是一種自由生長的“不教之教”。
長于抗戰時期,四處逃難的顛沛、匱乏與窘迫充斥著龐均的童年,唯有同為藝術家的父母案頭的紙筆用之不竭。他在家跟著母親背唐詩、學英文,有大把的時間畫畫。11歲那年,父母看到他的作品說,你畫得真好,給你辦一個畫展吧。那便成了龐均藝術生涯中的首個畫展。
龐均也曾向林風眠請教,對方聞言道,很簡單,你自己亂畫就好?!澳且馑季褪悄惝嬆愕?,別學我?!饼嬀器锏貫槠浼幼?,引得身邊工作人員一陣哄笑。
“說來這就是教學——”他又適時正色道,“充分地給孩子發揮興趣或成長的機會,而不是逼著他念書,也不是教他怎么去畫素描、怎么調色,從小給他一個先入為主的固定的概念。因為好的藝術家要有自己的獨創,要超越前輩?!?br/>
所以龐均的悟,大多來自靜心地看畫,不僅細看筆墨,更苦心孤詣研究提款,那其中藏著許多關于作畫的理論與心得。若說西方油畫賦予他揮灑自如的形式與靈感,那中國畫則塑造其內在?!爸袊嬛?,有時候幾句話(提款)就可以(受用)一輩子了?!逼┤?,中得心源、妙造自然,強調的都是將藝術家內心的觸動、種種抒情,幻化為藝術之美?!昂玫漠嬕星楦?、有意境?!?br/>
“想起什么事,有了靈感,我就會畫出來?!卑l須皆白的龐均后腦勺扎了個小辮子,有點俏皮、有點不羈,他走向那張《人間四月天》,那是他的來處,他在莫扎特和肖邦的音樂旋律里,孜孜不倦地畫了76年,他不在乎花草、瓜木、荷塘、楓葉同在四月天是否合理,只著緊將雨晴云夢、月明風裊永遠地留在他的藝術世界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